前言
Taker Protocol 是專為比特幣生態設計的跨鏈流動性底層協議。其創新共識機制 NPOL(提名流動性證明) 將流動性提供者與網絡安全機制綁定,讓 BTC 和 BRC‑20 資產質押既保障安全又帶來收益。用戶通過質押 LP 代幣成為驗證者或提名者,可獲得交易手續費和區塊獎勵,並參與治理。
基於 Taker Chain 的 Taker 協議支持 EVM 兼容和 DHC 跨鏈橋技術,提升了比特幣在 DeFi、借貸、NFT、遊戲等多場景下的可用性。同時,協議發行總量為 10 億枚的 $TAKER 代幣,用於生態激勵、質押回報和治理參與。Taker Protocol 正在搭建一個安全、可擴展、去中心化的比特幣 DeFi 基礎設施層,旨在激活沉睡比特幣流動性,支持生態持續增長。

Key Takeaways
- Taker Protocol 通過創新的 Nominated Proof‑of‑Liquidity (NPOL) 共識機制,將比特幣和 BRC‑20 資產的流動性直接融入網絡安全機制,打造激勵聯動的 DeFi 基礎設施層;
- 用戶可質押 BTC/Ordi、BTC/Sats 等 LP 代幣,成為驗證者或提名者,獲取交易手續費與區塊獎勵,同時參與網絡治理與生態激勵;
- Taker Chain 支持 EVM 兼容性,並通過 Dynamic Hidden Committee(DHC)技術實現安全跨鏈橋接,擴展比特幣在 DeFi、交易、借貸和遊戲等場景的實用性;
- $TAKER 代幣總量為 10 億枚,用於獎勵、治理、生態建設及質押收益,構建公平、可持續的經濟模型
1.Taker Protocol項目概覽與願景

1.1 比特幣的流動性挑戰
儘管比特幣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加密貨幣,但長期以來,其用途局限於價值存儲和基礎交易,實用性有限。絕大多數比特幣持有量處於閒置狀態,構成了可支撐繁榮 DeFi 生態的巨大未開發流動性池。傳統的權益證明機制雖對其他區塊鏈有效,卻無法充分適配比特幣的獨特屬性及其持有者的特定需求。
Taker Protocol意識到,許多比特幣和 BRC-20 代幣(如 Ordi、Sats)持有者在鏈上交易時面臨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資產利用場景也十分有限。特別是比特幣巨鯨,難以在保障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前提下,通過持有的資產獲得穩定收益。
1.2 Taker Protocol的核心使命與價值主張
Taker Protocol的使命是通過其獨創的 NPOL 共識機制提升比特幣收益規模,該機制通過共生收益模型,將流動性提供激勵與生態增長相綁定。協議旨在通過以下方式釋放比特幣生態的巨大潛力:
激活比特幣沉睡流動性:將閒置比特幣轉化為可產生收益的有效資產,並同時保障安全性
支持多元應用場景:為二層解決方案、原生兌換、再質押協議、借貸平台及遊戲應用提供充足流動性
構建可持續激勵體系:建立鼓勵長期參與和生態發展的獎勵機制
實現跨鏈功能:促進比特幣與其他區塊鏈生態的無縫交互
1.3 技術架構
Taker Protocol作為專用區塊鏈(Taker 鏈)運行,專為優化比特幣資產利用而打造。其架構融合了多項關鍵創新:
跨鏈橋接技術:協議採用先進的去中心化哈希鏈(DHC)技術,實現比特幣網絡中的 BTC 和 BRC-20 代幣向 Taker 鏈的安全橋接。這確保用戶可安全轉移資產,同時維持加密安全保障。
以太坊虛擬機(EVM)兼容性:Taker 鏈支持以太坊虛擬機,使開發者能利用熟悉的開發工具和框架部署現有去中心化金融協議並創建新應用。
模組化流動性框架:協議通過原生安全實現流動性抽象,為開發者提供靈活的構建模組,助力其開發兌換、借貸協議、穩定幣項目及其他去中心化金融應用,且無需承擔額外基礎設施成本。
2.Taker Protocol的技術創新:提名流動性證明(NPOL)共識機制
2.1 NPOL 機制解析
提名流動性證明共識機制是 Taker Protocol最顯著的技術創新。與傳統工作量證明(PoW)或權益證明(PoS)機制不同,NPOL 將網絡安全與流動性提供直接關聯,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循環,既利好個體參與者,也惠及整個生態系統。
在 NPOL 系統中,用戶可質押代表各類比特幣交易對的流動性提供者(LP)代幣,包括:
BTC/Ordi、BTC/Sats、BTC/WBTC、BTC/BTCB、BTC/USDT、BTC/USDC、BTC/ETH
通過質押這些 LP 代幣,參與者可成為網絡中的驗證者或提名者,同時獲得流動性提供產生的交易手續費和網絡參與帶來的區塊獎勵。
2.2 NPOL 的技術優勢
增強型安全模型:NPOL 避免了傳統 PoS 網絡中常見的網絡安全邊際效用遞減問題。隨著更多流動性注入系統,安全性和功能性會成比例提升,形成正向反饋循環。
保持去中心化:不同於 PoS 系統中獎勵向大型代幣持有者集中的中心化傾向,NPOL 基於質押規模和實際流動性貢獻分配獎勵,促進更公平的參與。
能源效率:在保持強大安全保障的同時,NPOL 的能耗遠低於比特幣的 PoW 共識機制,在堅守去中心化原則的同時實現環境可持續性。
功能性流動性:與傳統質押中資產被鎖定無法使用不同,NPOL 確保質押的流動性保持功能性,可被比特幣生態內的應用高效利用。
2.3 共識流程
資產橋接:用戶通過 DHC 技術將 BTC 和 BRC-20 代幣橋接到 Taker 鏈
提供流動性:資產被配對並注入各類交易池提供流動性
LP 代幣質押:用戶質押 LP 代幣並鎖定,以獲取 veTAKER 獎勵
驗證者 / 提名者選擇:參與者通過質押 veTAKER 成為驗證者或提名者
區塊生成:網絡通過 NPOL 共識機制(含驗證者輪換)生成區塊
獎勵分配:基於質押量和網絡貢獻權重分配區塊獎勵(veTAKER 和 TAKER)
3.$TAKER 代幣的全面解析
3.1 $TAKER的基本信息
TAKER 總供應量固定為 10 億枚,採用通縮模型,既利好長期持有者,又能激勵積極參與。
代幣規格:
總供應量:1,000,000,000 枚 $TAKER
代幣標準:原生 Taker 鏈資產,支持跨鏈兼容
小數位數:18 位
發行機制:通過多渠道公平分配
3.2 多維度實用框架
網絡安全與共識參與:TAKER 以助力網絡安全,獎勵按其質押量和網絡貢獻比例分配。
治理權:$TAKER 作為 TakerDAO 的治理代幣,賦能社區成員提議並投票決定協議升級、參數調整及生態發展計劃。這確保了去中心化決策和社區對協議演進的所有權。
生態激勵:代幣是 Taker 生態的核心激勵工具,獎勵為網絡增長和應用普及做出貢獻的開發者、流動性提供者及活躍社區成員。
手續費支付與折扣:用戶可使用 $TAKER 代幣支付 Taker 生態內的交易手續費,且通常比其他支付方式更優惠。這既為代幣創造穩定需求,也降低了生態參與者的操作摩擦。
收益增強:質押 $TAKER 的用戶可在 Taker 鏈上的各類去中心化金融應用中獲取更高收益,為長期持幣創造額外效用和需求。
3.3 代幣經濟與分配模型
$TAKER 代幣分配採用精心平衡的方案,旨在確保長期可持續性、充足激勵及廣泛社區參與:
類別 | 佔比 | 解鎖計劃 | 用途說明 |
生態與激勵 | 30% | TGE時解鎖6.67%,剩餘代幣5年內線性解鎖 | 激勵生態發展:包括DApp開發、鏈上集成和網絡活動激勵 |
核心貢獻者 | 13% | TGE後鎖倉1年,剩餘代幣分4年按季度解鎖 | 獎勵團隊成員、顧問及貢獻者,支持項目開發運營 |
基金會儲備 | 12% | TGE解鎖50% T+3月解鎖8.33% T+6月解鎖8.33% T+9月解鎖8.33% 剩餘分4年按季解鎖 | 保障長期發展:支持研發、運營及新交易所上幣 |
投資者 | 15% | TGE後鎖倉6個月,剩餘代幣分18個月按季度解鎖 | 提供資金執行路線圖,擴大運營規模與市場覆蓋 |
質押獎勵 | 10% | 5年內線性解鎖 | 激勵驗證節點、提名人及質押用戶 |
市場營銷 | 8% | TGE解鎖25%,剩餘代幣4年內線性解鎖 | 支持營銷活動、合作及社區增長,推動項目應用普及 |
流動性 | 2% | TGE時全額解鎖 | 為交易所提供流動性,保障交易順暢並減少價格波動 |
社區開拓者 | 10% | TGE解鎖50%,剩餘50%分9個月按月解鎖 | 獎勵早期支持者(含Laser Cat NFT持有者及空投用戶),建立用戶忠誠度 |
3.4 價值累積機制
收益分成:部分交易手續費和協議收入回流給 $TAKER 質押者,從生態活動中直接創造價值累積。
代幣銷毀:可能根據協議收入定期銷毀代幣,減少流通供應量,形成通縮壓力。
收益倍增:$TAKER 質押者可在 Taker 鏈上的各類去中心化金融應用中獲得倍增收益,提升代幣的實用價值和需求。
跨鏈擴張:隨著 Taker Protocol擴展至支持更多區塊鏈和資產,$TAKER 的實用性和需求潛力將成比例增長。
4.Taker Protocol的應用場景與使用案例
4.1 去中心化交易所集成
Taker Protocol的流動性基礎設施支持構建專為比特幣資產優化的成熟去中心化交易所。開發者可利用 Taker 已有的流動性池啟動交易平台,規避傳統啟動階段的難題;用戶則能享受更深的流動性和更低的滑點。
4.2 二層解決方案支持
比特幣二層網絡可與 Taker Protocol集成,為其應用獲取現成流動性。這種集成減少了新二層解決方案推出時的常見摩擦,同時為用戶提供熟悉的資產和交易對。
4.3 再質押協議
協議支持複雜的再質押機制,用戶可同時在多個驗證者和應用中質押比特幣資產,通過分散化在保障安全的同時最大化收益潛力。
4.4 借貸平台
Taker 的流動性池可作為去中心化借貸協議的抵押品或借貸儲備,使比特幣持有者無需出售資產即可獲得信貸,或作為貸方賺取利息。
4.5 遊戲與 NFT 應用
遊戲開發者可集成 Taker 的原生兌換功能,在遊戲經濟中使用比特幣資產;NFT 平台可利用流動性處理創作者版稅和市場交易。
4.6 機構級去中心化金融服務
協議具備機構級安全與合規特性,適合傳統金融機構參與比特幣去中心化金融,同時不犧牲安全性或違背監管要求。
5.Taker Protocol競爭格局與市場定位
5.1 直接競爭對手
Taker Protocol活躍於新興的比特幣去中心化金融領域,與多個知名項目存在競爭:
Stacks(STX):專注於比特幣智能合約,但缺乏 Taker 提供的專門流動性機制。
Liquid Network:提供比特幣側鏈,但主要面向機構用例,而非零售去中心化金融。
RSK(Rootstock):為比特幣提供智能合約功能,但在應用普及和流動性方面存在挑戰,而 Taker 的 NPOL 機制正是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設計。
5.2 Taker Protocol的競爭優勢
專屬共識機制:NPOL 將流動性提供與共識參與相結合的獨特方式,是傳統 PoS 或 PoW 系統無法比擬的。
比特幣原生聚焦:不同於多鏈協議在各生態間分散精力,Taker 專注於比特幣,能深度優化比特幣用例。
機構級安全:協議的架構和共識機制提供適合機構採用的安全保障,同時保持去中心化。
開發者友好型基礎設施:相比從零開始構建定制化比特幣原生應用,EVM 兼容性和模塊化流動性框架降低了開發摩擦。
6.如何在 MEXC 購買 TAKER 代幣

Taker Protocol處於比特幣實用需求增長與去中心化金融創新浪潮的交匯點,代表著極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協議獨特的 NPOL 共識機制解決了比特幣資產利用的根本性挑戰,同時為 $TAKER 代幣構建了可持續的價值累積機制。
協議的最終成功將取決於其吸引高質量開發者、構建可持續流動性、在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中保持發展,同時維持技術創新領先地位的能力。對於認同比特幣原生去中心化金融長期潛力的投資者而言,Taker Protocol是這一新興領域中最具前景的機會之一。
目前 TAKER 代幣已經在 MEXC 平台上線,立即前往 MEXC 平台,抓住早期機會,搶先布局新潛力賽道!您可以在 MEXC 通過以下步驟完成購買:
2)在搜索框中搜索 TAKER 代幣名稱,選擇 TAKER 的現貨交易或合約交易;
3)選擇下單方式,輸入數量、價格等參數完成交易。

閱讀推薦:
什麼是 Newton Protocol (NEWT)?加密貨幣首個可驗證自動化層的完整指南
什麼是 The Source Protocol – Web 3 的區塊鏈網絡 (SOURCE)
什麼是Treehouse(TREE代幣)?Treehouse DeFi協議的完整指南
免責聲明:本資料不提供有關投資、稅務、法律、財務、會計、諮詢或任何其他相關服務的建議,也不是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資產的建議。MEXC 新手學院僅提供信息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確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風險並謹慎投資,用戶一切投資行為與本站無關。
加入 MEXC 並立即開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