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這一概念其實最早出現並不是在區塊鏈中,而是由計算機科學家、加密大師尼克·薩博(Nick Szabo)在1994年提出:

「一個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Commitment),包括合約參與方可在上面執行這些承諾的協議」。

不過它在當時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比特幣點對點傳輸的去中介系統的誕生,再到可編程、不可篡改的區塊鏈技術的萌芽,才使得智能合約這一概念不再是空中樓閣。

2013年底,Vitalik Buterin發布以太坊白皮書,並在此後幾年帶領團隊開發了這一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約應用平臺,它就像蘋果或安卓這樣的底層操作系統,可提供豐富的API接口,供開發者們快速製作各類智能合約和區塊鏈應用。

至此,對於智能合約的概念也更加明晰:

智能合約即以代碼形式寫入到計算機的一種合約協議,當達到參與者共同協定的特定條件時,智能合約即會執行。

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代碼示例。

智能合約的特點

相比於傳統的應用程序,智能合約的主要優勢在於解決了信任問題,一切流程由代碼設定並強製執行,協議雙方可在無第三方介入的情況下完成交易而無需信任彼此。

同時智能合約還具備以下特征:

一致性:無需人為參與,同一份合約的執行結果始終一致,即使它是被分散在全球不同地區的計算機執行。

公開透明:智能合約中所有條款和條件對參與方都是完全可訪問和可查看的。

不可篡改:合約一旦部署完成,所有內容無法修改,任何一方都無法幹預合約執行。

智能合約的應用場景

智能合約目前已在以太坊為代表的公鏈平臺中被開發者們廣泛創建和應用,並構建出萬億美金市值的市場。

根據上述特點,智能合約可被應用到一些需要以「信任」為基礎的商業活動和應用場景中,

比如金融、保險、支付、股權信托,網絡選舉等領域。

智能合約存在的問題

智能合約英文原詞「Smart contract」,其中Smart和智能手機中的smart意思相近,表示非常靈活的意思,而不是指人工智能,它並不是萬能的,也有其邊界。

隨著智能合約開始越來越多的被使用,人們也發現就像現實世界中的合同一樣,如果沒有認真審核校驗,其中就有可能出現漏洞引發資產安全問題。

以太坊歷史上最著名的TheDAO事件,TheDAO是去中心化自治基金項目,曾在短短一月內眾籌到價值超過1.5億美金的以太坊,但僅在一個月後,就因代幣編寫時留下的隱患漏洞,造成大量資金被黑客轉移,而因智能合約不可更改的特性,團隊卻對此無能為力。

時至今日,合約漏洞問題仍時有發生,不過這些黑客事件也使更多的開發者認識到,就像現實世界中的合同一樣,如果協議流程過於復雜,是需要有專業第三方介入審計。

另外在未來如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智能合約的條件觸發可能就需要依賴預言機完成鏈外數據輸入,這方面數據是否能有效、準確無誤的傳輸到鏈上,目前仍存在挑戰。

總結

智能合約以開放透明不可篡改的協議代碼代替第三方中介,降低合約參與方信任成本,有豐富的應用前景,雖說目前在安全審計等方面仍存在挑戰,但也應看到這一領域發展還不足十年,智能合約的開發還處於初級階段,我們相信智能合約被更廣泛的市場接納只是時間問題。

免責聲明: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重大風險。本資料不提供有關投資、稅務、法律、財務、會計、咨詢或任何其他相關服務的建議,也不是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資產的建議。MEXC成長學院僅提供信息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確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風險並謹慎投資,用戶一切投資行為與本站無關。

加入 MEXC 並立即開始交易